English

西北民间剪纸语言的美学特征

1998-09-13 来源:光明日报 钟声 我有话说

西北民间剪纸,个性鲜明,独具特色,闪烁着远古原始文明的奇光异彩,蕴涵着中华民族的遗风古韵;民间艺术家们仅用一把剪刀,几张红纸,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纯朴感受,进行不拘成法的自由创作,把生活打扮得红红火火,把环境布置得喜气洋洋。他们运用锯齿形、月牙形,点、线、面,写实、比喻、隐喻、借喻、夸张等艺术语言,创造了多种风格、流派。细细品味这些稚拙朴厚、奇谲荒诞、粗犷明快、野味十足、怪异险美的剪纸作品,你似乎能触摸到作者创作时那充满激情、专注投入的心境,领略到隐藏在作品中的汉魏石刻风骨。拙、奇、粗、野、怪正是西北民间剪纸艺术语言的主要特征。

拙:稚拙、古拙、大巧若拙,西北民间剪纸大都有一种拙味,如八面威风的虎被剪成稚气笨拙、憨态可掬、摇摇摆摆,惹人喜爱。为什么要这样剪,艺术家也许是从原始艺术中得到启示?广泛分布在宁夏贺兰山、内蒙古阴山、狼山、甘肃黑山、祁连山、新疆天山的那些神奇美丽、形象怪异的岩画,造型简洁古拙,民间剪纸中虎和其它动物在形象塑造上与岩画中的动物形象是何等相似。

奇:奇谲、奇特、奇异,表现神话传说,宗教信仰题材的作品,形象往往是奇特的,陕北剪纸艺术家王兰畔的作品“狗尾人”,韩菊香的“雷公”、“尧舜治水”等,造型奇异荒诞,仔细审视这些作品,似乎能听到远古文明的回声,给人一种不同凡响的境界。

粗:西北民间剪纸作品的粗,绝不是粗俗,更不与粗制滥造等同,它是作者对形象本质的把握,是重整体、重大关系、重基本形,重视轮廓结构,不取华丽、精细的装饰。已故黄陵著名剪纸艺术家张林召老人说:“庄户人一天忙到黑,哪有时间精雕细刻”;又说,“穷家窗格大,剪粗了好看……”如王占兰的老虎,王贵兰的金鸡桃尾,袁多福的葫芦生子都具有一种粗犷大气的神韵,粗犷与他们的生存环境极端协调。和谐为美,实用为美,粗是西北民间剪纸艺术语言的典型特征。

野:在西北民间剪纸中,这类作品比比皆是,如白凤兰的野人抓石榴、毛猴抱桃,张芝兰的腰鼓纹样,张五女的老鼠偷南瓜等,充满了野味、野趣。不拘成法、随心所欲的创作,看似无法,其实处处有法。作品中的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等规律,完全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可谓大野成趣。黑山、祁连山及贺兰山一带的岩画,无论是人物、动物,往往寥寥数笔,跃然壁上,反映出原始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技巧;剪纸与之异曲同工,其野实际上是一种不规则的变化,是一种险怪的美。

怪:怪与丑往往结伴而行,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戏剧中的武丑,如水浒人物阮小五、阮小七只在鼻尖上勾画出枣核形的白块,既丑且怪,恰当地表现出这个人物精明干练、机智灵巧。陕北安塞高凤莲剪的一朵花、黄陵杨喜仙的娃娃与牛、王兰畔的猫头鹰,造型都很怪异。这些怪异神秘的剪纸,构思天真纯朴,反映了作者幼稚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

西北剪纸艺术家以他们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语言,赋于作品以生命。每一剪窗花,都能唤起人们的乡思乡绪和民族情感,使人沉醉,使人神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